【$1紙皮婆婆】2015年貧窮長者逾30萬 學者:佢哋寧做嘢賺錢傍身

拾荒長者被食環署票控事件牽連大波,翻查政府去年10月發表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5」,65歲及以上長者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為31萬人及30.1%;較2014年相比,其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分別上升14,700人及0.1%。但在31萬名貧窮長者當中,85.6%、即約263,900人居於非綜援住戶,其中有179,200名長者表示沒有經濟需要。 不過統計發現,缺乏恆常就業收入的類別,即65歲及以上長者、長者住戶、戶主為長者的住戶以及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的貧窮率則持續高企;而長者住戶、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及戶主為長者的住戶的貧窮人口比09年有所增加,增幅分別為 16%、10%及 10%,反映人口老化的影響日益增加。另外,翻查統計處最新數據,長者住戶2016年的平均住戶每月收入為11,180元,僅是整體家庭住戶平均每月收入40,130元的28%。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坦言,雖然不少長者居於公屋,在領取綜援等政府補貼下,每月可獲3,000多元的補助,「如果唔使畀租,都勉強搵到食。」但不少長者仍傾向繼續工作或從事拾荒等行業,估計部分人希望改善生活,亦有部分對未來缺乏安全感,「可能將來有事要睇醫生,都未必夠錢,所以寧願做嘢賺番個錢傍身。」不過他指若未獲分配公屋的長者,政府提供的津貼一定不夠應該租金等開支,難免要繼續工作糊口。 引述 : 蘋果即時新聞原文

應對人口老化安老缺人 政府考慮資助購長者科技

【明報專訊】政府明日將與社聯合辦長者科技產品展覽,政務司長私人辦公室政策及項目統籌處處長何珮玲(圖)接受本報專訪,承認香港在長者科技應用上「行得慢」,強調面對人口老化和從事照顧長者行業的人數短缺,社會要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幫助長者。政府將研究如何在資源上配合,協助居家和院舍長者應用科技,包括是否將長者醫療券或社區照顧服務券,適用於資助採用相關產品。明報記者 梁智康 研醫療券社區照顧券配合 政府上月為展覽舉行記者會,展示多款改善長者生活的新型科技產品,包括「自動排便機」和「陪伴機械人」等。本港去年年中約有116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以居家長者為主;對於政府如何協助居家、特別是低下階層長者應用科技,何珮玲表示,有意見認為可將相關科技產品納入醫療券或社區照顧服務券資助範圍,但強調政府現時未有定案,因涉及不少資源。 她補充,政府在思考問題時會考慮是否幫助所有長者,或只集中幫助低下階層長者,指若幫助所有長者,資源便會「分得很薄」。她認為,社會缺乏將科技產品應用於長者日常生活的意識,但其實這些產品並非「很尖端」,例如協助長者於家中活動的設備等,政府希望藉展覽讓公眾知道科技能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院舍方面,資助院舍現時可依照政府的「家具及設備參考表」,在購置家具設備時申請政府資助。何珮玲稱參考表上的家具設備「科技含量不太高」,有空間做得更好,政府會多做工作,冀參考表能包含更多長者科技產品。她表示,政府在展覽後亦會探討是否增加資源,幫助私家院舍嘗試新科技。 香港行得慢 社會乏意識 何珮玲強調,科技產品除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亦能方便照顧者,她指院舍多傾向以人手應付工作,但部分工作其實可以科技協助,節省人手,而工作效果可能更好。她相信,科技產品若能減輕照顧者工作量,切合長者需要,產品「落地」成功的機會將更大。 她承認,香港在長者科技應用上「行得慢」,亦難估計香港何時能追上日本等發展成熟的市場,但強調舉辦是次展覽是「開了個頭」,政府在展覽後會繼續推動相關工作,不會完成展覽後便「拜拜」。 引述 : 明報原文

西灣河安老設施8年未動工

政府聲稱重視安老,在多份《施政報告》及《施政綱領》表示,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物色土地興建安老院舍,但資助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卻一直未解決,去年共有6104名長者在輪候宿位期間離世,死亡人數較前一年多3.8%。 而社區文康設施方面,多份《施政報告》及《施政綱領》亦表示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繼續規劃並提升圖書館的設施和服務。但來自多個區議會的訴求,要求增建圖書館的聲音仍然不斷。 東區人口冠港島,也是全港長者人口比例最高的一區,預算到2024年,東區長者人口比例全港最高,達28.2%,每4個人最少有1個是65歲或以上。上述的安老院舍和圖書館政策,理應在東區落實,但包含這些設施的西灣河鯉景灣綜合大樓工程,至今已拖延了8年之久,動工遙遙無期。 政府沒有真正改善安老和推廣文化的決心,態度甚為被動,抱殘守缺,在政策上踟躕不前,思維僵化保守,自然不會認為綜合大樓有什麼逼切性,以致拖延8年而不動工。

屯門健康中心安老院

房屋署建議在屯門第29區(西)興建一幢單幢式約40層高的公屋大廈,料可建約990個住宅單位,容納約2500人口,並設有一個佔四層的社區健康中心和一個設10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署方預料最快2019年獲得立法會撥款,在2024年竣工。 擬建40層高公屋大廈中,有33層作住宅用途,位於底7層的大樓部分,除了有社區健康中心和安老院舍,亦有停車設施、綠化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等。項目住宅地積比為6倍,非住宅部分地積比為2倍。擬建的社區健康中心預期提供醫生診症、跨專業醫療護理、慢性疾病管理和病人教育及支援等服務;擬建合約安老院舍提供100個包括資助及非資助安老宿位,為中度或嚴重缺損而未能自我照顧起居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膳食、基本護理和醫療等服務。

以老護老

安老院是為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服務。日常起居飲食,以至淋浴、吃藥都要人照顧。不過安老院中護理員、保健員等前線人手面臨斷層,現職員工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以老護老」情況普遍。香港長者人口由現時15%將躍升至2041年30%,如再不吸納更多年青人加入行業,將來長者要入住院舍,將會無人照顧。 社會上的眼光總覺得安老院工作要為長者清潔,工作厭惡,地位低微令年青人對安老行業卻步。有見及此,有社會服務團體安排一班安老行業的年青從業員到日本考察,為改善香港安老行業取經。 Youtube : 銀齡帥靚正:誰可相依

請大家支持器官捐贈,立即登記

香港每天有超過二千名病者急切需要器官或組織移植。若得不到合適的器官,他們只能在疾病和等待中掙扎,依賴儀器和藥物延續生命,有些病者更會很快離開這個世界。為幫助急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你可以表明意願,在去世後捐出器官。衞生署設立了一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方便有意捐贈器官者自願登記,使他們在身故後捐贈器官的意願得以妥為記錄。這名冊可以讓與器官捐贈有關的醫護人員在病人身故後得悉其捐贈器官的意願,亦可以讓捐贈者家人知道去世親人遺愛人間的心願。如欲知道更多有關資訊,請瀏覽衞生署器官捐贈專題網頁http://www.organdonation.gov.hk 或 http://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捐贈器官可以遺愛人間,為他人燃點希望。請立即按「登記」,進行幾項簡單的登記程序,並讓家人知道你的意願。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